
新湖南客戶端8月6日訊(通訊員 付勇 陳學華 張天宇)“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居住在永州市東安縣特困供養人員精神康復托養中心的精神障礙人員和醫護人員一起,揮舞小國旗,合唱《我和我的祖國》,這是蔣平翠平時最為喜歡的娛樂活動。
今年56歲的蔣平翠是東安縣井頭圩鎮石板鋪村特困供養人員,從小患有精神疾病,全家靠著弟弟蔣利軍在南京打工勉強維持,弟媳陳海枚在家負責照顧體弱的母親還有蔣平翠。2014年,蔣平翠病情加重,時常反復,多次住院治療無果。“姐姐發病的時候性格很暴躁,而且有點暴力傾向,家里的小孩還有我婆婆都很怕她,而且那時候的住院費用每年需要2-3萬塊錢。”弟媳陳海枚回憶。
即便如此,弟弟和弟媳一直沒有放棄蔣平翠。直到2019年9月,縣民政部門調查核實后,把她接到了縣特困供養人員精神康復托養中心,在這里,蔣平翠有了醫護人員的照顧,平時還能做自己喜歡干的事情,而且都是免費。
“現在國家有托養政策,幫我照顧了我姐姐,家里的經濟壓力緩解了,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也減輕了,條件也變好了,現在在縣城買了房,帶著兒女上學。”弟媳陳海枚如釋重負。
“我在家里的時候,家里也難我也難,在這里家里也好我也好。”蔣平翠告訴筆者。
中午11點20分,到了托養中心午餐時間,今天有辣椒炒鴨肉、絲瓜湯和包菜,東安縣白牙市鎮雞井塘村55歲的特困供養人員胡貽軍吃得特別香,在這里不用擔心沒人給他做飯,也不用再到處流浪。
“胡貽軍精神有病,2016年母親過世以后,他生活就不能自理了,日子過的很可憐的,能夠到托養中心對于他來說是最好的歸宿了。”東安縣白牙市鎮雞井塘村會計唐愛軍介紹。“他們收留了我,我在這里吃得好、睡得好。”胡貽軍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東安縣特困供養人員精神康復托養中心主任張立說:“我們托養中心首先保證他們在這里吃好,每餐都有一葷一素一湯,平時我們還組織打籃球、乒乓球、打牌、下棋、唱歌之類的活動,讓他們在這里能安心快樂的生活,這樣下來對他們的病情康復也有幫助。”
近年來,東安縣把養老服務工作作為最大的民生實事之一,特困人員供養又是這項工作的重點。到目前,全縣4029名特困供養人員,其中198名失能半失能人員,只要有意愿的全部實現了集中供養。為了給特困供養人員中的精神障礙人員實施更為精準的供養服務,2019年,該縣與永州東安精神病康復專科醫院合作成立了永州市首家縣級特困供養人員精神康復托養中心,中心開設床位100張,配置醫生、護士等工作人員15名,同時在全縣16個鄉鎮場開展了調查摸底,90名有意愿的特困供養精神障礙人員全部安排進入中心,實行護理、床位、生活費全免,其中生活補助每人每月就有750元,真正實現了醫養結合,使特困供養人員充分享受到了社會民生保障帶來的福祉。
“下一步,我們還要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新建4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新建護理性床位1000張以上,確保實現特困供養人員應養盡養,尤其是有意愿的精神障礙特困供養人員100%集中供養。同時,引進養老品牌企業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推動全縣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為打造民生幸福新樣榜做出民政貢獻。”東安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施祖益說。
責編:張鈺茜
來源:東安縣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